三等終老

 

筆者曾在一間復康院舍工作,看過許多重度精神障礙的舍友,精神狀況比較混亂,沒有經濟獨立能力,甚至連自理都有困難,無法回到社區獨自生活。許多舍友是沒有親人的,而有些舍友雖有親人,但親人或因生計需要工作,又或年事已高無法照顧他們,才讓他們住進院舍;會定期來探望,或者跟他們去街,或「帶他們回家住兩日」。

這些舍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興趣與個性,有的會參與院內舉辦的小組和活動,會常找其他人聊天,也有的舍友甚麼也不參加,有著自己的獨家村。但他們所有人都有同一個期望,就是等待親人前來,無論親人是每天都來,或是兩星期一次、一個月一次、三個月一次、半年…甚至數年一次。亦無論是帶了老火湯給他們,帶他們出去飲茶、購物,或與他們回家過新年,都值得成為期待的理由。無關物質需要,也無關無聊打發時間,而是因為還能感覺被愛,還能感覺這世上有人需要自己……

可是也有的舍友親人在他們於院舍生活後,就漸漸的沒有再聯絡了。旁人聽見,或許會遣責他們的親人,為甚麼可以狠心拋棄血濃如水的親情,難道是冷血、沒有感情嗎?也認為他們應該也會埋怨,傷心,甚至是恨自己的親人;但其實筆者聽過他們說「自己唔爭氣,有咩辦法…」「其實佢都好辛苦,照顧左我好多年了…」「我舊時對佢唔好,仲有咩強求」才知道,很多時他們沒有怪責自己的親人,反而是怪責自己。而到底有沒有人是沒有感情的?其實這些親人的內心,有多少的內疚,不敢面對,有多少的傷痛,也是旁人難知的。

筆者只是感慨,這些已經沒有親人,或沒有親人聯絡的舍友,住進院舍了,卻知道回到社區是無期的一天,對於他們來說,世上沒有一個叫作「家」的地方。隨風飄泊,何處生根?然後生活該剩下甚麼期望?經歷著不斷失去,甚至連生活自理都有困難,難道還像一般人那樣期望找份工作平步青雲,結婚生子兒孫滿堂嗎?生活剩下的期待,除了三等,還能有甚麼嗎?

筆者並非對此感到絕望,是因為仍然相信,且期待著找到答案才提出疑問,然後,繼續、繼續尋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