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02月

 

 

善惡的距離

 

現今的社會,人們普遍也會對精神病患者有所誤解,早前有新聞報導有關精神病患者犯罪的新聞,有些人則會認為「精神病患者就算犯了法也不用受到刑罰,所以他們可以為所欲為」,在此筆者向大家推薦一齣最近在台灣大紅大紫,甚至在「2019年第54屆電視金鐘獎」奪得多項獎項的電視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。

《與惡》一共有十集,每集也有不同的主題,劇情敘述一起隨機殺人案件後,受害者、受害者家庭、精神病患、加害者及辯護律師等相關人士彼此之間的互動,並帶出現今大眾媒體的環境、新聞道德、社會體制、家庭教育等社會議題,深入探討人性善與惡之間的距離。

案件發生後,新聞媒體和大眾都是在指責那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兇手,他們在報章及社交媒體上都不停用言語攻擊他,甚至攻擊兇手的家屬。而這些不停對兇手謾罵的人,彷彿手上拿著一把無形的機關槍,無情地對著兇手及其家屬掃射著。

值得筆者反省的是,為甚麼我們只會把別人所犯下的罪行無限放大,而不探討整件事件的真相,以及背後的犯案動機和原因呢?目前精神病患者的污名化問題依然嚴重,社會大眾普遍地還是會認為精神病患者都是具有攻擊性,或者都會抱有「有病就該住院或在家休息,不要出來害人」的想法。其實精神病患者與我們都是平等的,他們也應享有他們的人權和自主權。

正如在劇中當那位精神病患犯案的瞬間,筆者認為他選擇了「惡」。可是我們要如何避免類似的事件發生?在我們的身邊發生的事情不是我們更應該關心的嗎?

有時心裡的傷痛不像肉體的傷口那樣,雖然時間久了會癒合,但結下的疤痕隨時可能又會被揭開,在揭開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,原來傷口從來沒有癒合過。就如劇中失去孩子的母親,再也不敢走進兒子房間一樣,覺得只要逃避就能渡過難關。但其實心裡的傷口從來就沒有真正癒合過,難關亦沒有真正渡過。

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很近,因為我們對精神病患者的誤解往往會促使我們也成為了「加害者、幫兇」,這齣電視劇正是提醒我們不要漠視身邊的精神病患、不要片面地去了解任何事情以及要堅持追求事實的真相,這些改變才可以讓很多事情避免再次發生。